想骑摩托上龙头山,在景区门口碰了一鼻子灰。咱就灰溜溜地撤吧。
赶紧规划路线,奔南江光雾山而去。
用百度地图的骑行模式,目的地选米仓山森林公园,36公里,先是一段翻山小路,下山后在南郑区喜神坝汇入国道G。
回头再看一看远处的龙头山吧。
国道G的这一段,又叫红军西路。路很宽阔,一直缓坡向上,弯道较多。车流量不是太多,以红色超长大货车为主。
快上山顶时,有一个迷你型的公路驿站。应该是刚修起不久,还有工人在装修施工呢。远处还能清楚地看见夕阳中的龙头山顶。
畅行有我驿路南郑沿途都是红四方面军的红色元素。
突然,一座雄伟的关楼出现在眼前,让人惊诧不已。
还好,我是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,用了九牛二虎之力,终于认出了门楼上的“蜀门”二字。
穿过门洞,仰头一望,又是二虎九牛之力,认出了“秦关”二字。心中豁然开朗了。
门洞两边的凹陷处,各立有一块石碑。石碑不高,上书“陕西四川省界”字样。
另一块碑上则是两面刻着字的。
关楼两边都有缓步台阶,可拾级而上。
楼顶的样子汉刘邦的《大风歌》站在楼上看陕西。
从楼上看四川方向,路旁是一个服务区。
四川方向道路两旁的铜质浮雕,一侧的主题是军旅图,另一则的主题是商旅图。
来到服务区,看见这个标示牌,我一阵好笑:要早看见这个牌子,和怎么会下那么大的功夫绞尽脑汁去认那四个难认的古体字呢。
此地自秦汉以来就是出入川陕的一座重要关隘,古名“天上”。汉王刘邦,汉中王张鲁,蜀先主刘备曾先后在此建关筑台,更名“汉王台”;巴山游击队在此设过师部,红军北上,当地民众常来此北望红军早归,又易名“望红台”。年重建关楼,是谓“蜀门秦关”。
进入四川境界,第一眼看上咱陕西乡党平凹先生的墨宝,心里还是有点儿小自豪的。
宣传石的背面是一篇很长的《光雾山赋》,天快黑了,我勿勿一览这篇赋,没有读完。没办法,里面我有多半的字都不认识,加之没有标点符号,无法断句。直到这时,我才感觉到我是多么的才疏学浅,书到用时方恨少啊。
告别“蜀门秦关”,天也快黑了。我得找地方想办法解决温饱及过夜的问题了。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6409.html